登录 | 注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学术简讯
我要投稿
STM:ctDNA,恶性肿瘤检测筛查利器

早在许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现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 cells,CTC)是导致肿瘤治疗后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CTC在外周(血液和淋巴)循环,被循环系统带到全身各处(如肝、肺、骨、脑等),与肿瘤远处转移密不可分。作为至今唯一被FDA批准上市的CTC检测仪,CellSearch能够甄别血液中的CTC并测定其数量。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CTC的数量和肿瘤的预后有关。【原文下载】

然而血液里面的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tumor DNA,ctDNA)近来也相当夺人眼球。上个世纪就有曾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液中存在肿瘤相关DNA。血液里面的肿瘤DNA有2种来源,即CTC中的DNA和非细胞包裹的ctDNA,我们这里介绍的就是后者。著名的JohnsHopkins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ctDNA的真面目,它其实是一种具备广泛应用前景、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且适用于多种肿瘤。

让我们来看看ctDNA到底对肿瘤病人干了什么?

 

研究小组发现,18个类型的肿瘤患者中,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有82%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ctDNA,而局部肿瘤患者也有55%被检出。肿瘤级别越高,ctDNA的检出率也越高。其中,在胰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膀胱癌、胃食管癌、乳腺癌、黑色素瘤、肝细胞癌、头颈癌的远处转移患者中,均有>75%比例能检测到ctDNA。虽然远处转移的患者通过影像学等其他检查手段也能发现是否存在肿瘤转移;但对可见肿瘤局限于原发灶的患者,仅凭现有临床手段就很难以确定微转移的存在与否。ctDNA检测的结果告诉我们,局部的结直肠癌、胃食管癌、胰腺癌、乳腺癌的患者也分别有73%、57%、48%、50%呈现ctDNA阳性。研究小组还发现,ctDNA的水平和2年生存率有关,ctDNA越多患者的预后就越差。
 

那么,ctDNA和CTC到底哪个更能作为肿瘤转移的证据呢?去年NEJM某文讲到,ctDNA和CTC有相关性,而且与CTC相比,ctDNA和肿瘤负担的关系更亲密(N Engl J Med, 2013; 368: 1199)。而Johns Hopkins的研究小组进一步发现,凡是血液里发现了CTC的也能发现ctDNA,但是发现了ctDNA的却不见得一定能发现CTC!
 

本文奠定了ctDNA在肿瘤转移检测、筛查、预后等方面的地位,尤其是在本研究病例数最多的胰腺癌(155例)、结直肠癌(64例)中,我们几乎可以想象ctDNA不日将作为评估肿瘤是否转移的重要手段。另外,局部肿瘤中ctDNA检出率也很高,更可以先与现有临床手段早期发现肿瘤转移痕迹。但是,小编要说了,18种肿瘤里竟然连一个肺癌病人都没有,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肿瘤之一,实在有必要让作者出来解释一下原因!

特邀评论:
 
希望通过检测血液中成分来对肿瘤进行诊断、转移和预后评估的愿望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实践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血道/淋巴道转移作为肿瘤远处转移的必经之路,想当然会存在蛛丝马迹。完整的肿瘤细胞或其细胞内基因组成分,这些概念早年就已提出,但检测手段缺乏明确的标准。以CTC为例,对不同表型的CTC的捕获因其检测方式存在巨大的差别;当然,尽管在这种前提下依然能发现CTC和远处转移及预后的明确相关性,更进一步说明了这种相关性实际上仍被低估。CTC由于在循环中存在的时间极短,其检测到的状态与患者的远处转移状态存在时间上的不一致。尽管这可能并不影响对患者转移、预后和治疗效果的评估,但其关系需被谨慎解释。
 
ctDNA也有其优势和缺点。优势在于其便于扩增,因而可在极低丰度的状态下被高灵敏度的仪器检测到;但其暴露在环境中也容易被降解,其数量上可能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因而文中也仅做定性评估。同样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对ctDNA的界定与对CTC的界定一样,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因而,虽然这是篇开创性的工作,后面的道理仍很漫长;可以想象的是,基于ctDNA的不同检测手段也会像CTC一样雨后春笋般出现。正如科技的发展永远在摸索中前行,基于CTC和ctDNA预测肿瘤转移和预后的试验也在进行中,相信不久带来人们期待的结果。

原始出处:
 
Bettegowda C1, Sausen M, Leary RJ, Kinde I, Wang Y, Agrawal N, Bartlett BR, Wang H, Luber B, Alani RM, Antonarakis ES, Azad NS, Bardelli A, Brem H, Cameron JL, Lee CC, Fecher LA, Gallia GL, Gibbs P, Le D, Giuntoli RL, Goggins M, Hogarty MD, Holdhoff M, Hong SM, Jiao Y, Juhl HH, Kim JJ, Siravegna G, Laheru DA, Lauricella C, Lim M, Lipson EJ, Marie SK, Netto GJ, Oliner KS, Olivi A, Olsson L, Riggins GJ, Sartore-Bianchi A, Schmidt K, Shih lM, Oba-Shinjo SM, Siena S, Theodorescu D, Tie J, Harkins TT, Veronese S, Wang TL, Weingart JD, Wolfgang CL, Wood LD, Xing D, Hruban RH, Wu J, Allen PJ, Schmidt CM, Choti MA, Velculescu VE, Kinzler KW, Vogelstein B, Papadopoulos N, Diaz LA Jr.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DNA in early- and late-stage human malignancies.Sci Transl Med. 2014 Feb 19;6(224):224ra24. doi: 10.1126/scitranslmed.3007094.【原文下载】
 

 


【打印文章】【添加收藏】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